高通与三星的6G专利许可 vs 华为与Sisvel的第三极崛起
虽然,从专利许可的营收来看,华为是四家中最少的,但是很可能华为对这个行业的许可规则重塑潜力却是最大的。这一点,我在有关华为5G许可费率和其在汽车上主张组件级许可上的文章《二桃杀三士》中有过分析。
从第二阵营的这三家来看,爱立信、诺基亚早期都由手机业务,也是重要的实施人,但是随着手机业务的衰落,转变为权利人后,采取了仿高通的强硬许可政策,这一点在FTC v 高通案中,对于Avanci的调查部分有描述,包括只对终端级进行许可等,都是在延续高通的强硬立场。
华为出现后,能否对这一格局带来多大改变,是另一个值得关乎的看点,因为华为像爱立信、诺基亚一样,过去一直都是实施人,是要向外缴许可费的。
因此,外界对华为转变身份后,到底会和诺基亚等一样,采取强硬许可政策,还是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新路,这是值得关注的。
而这一点,在近期华为与Sisvel共同官宣的Wi-Fi 6专利池的推出中,其主张的许可政策或能近一步看到华为的许可理念。
有关这个Wi-Fi 6专利池的费率0.5美元/unit是否是一个FRAND的价格,目前来看,因为除了公布入池的五家许可人外,还未公布具体入池的专利,所以目前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判断。
因为按照日本NGB的报告来看,Wi-Fi 6的SEP专利持有人不在少数,华为、联发科、飞利浦、SK电讯和Wilus加起来应该至少有135个家族(按照Sisvel代理的Wilus Wi-Fi 6有6族SEP,飞利浦和SK电讯至少各有1族来计算),但这些专利家族能够解决多少Wi-Fi 6的专利问题,未来还有多少权利人会加入这一专利池,都还不清楚。
来源:NGB
但从有一点却可以推测出上述列表中的专利权人还有哪些是潜在专利池的许可人。因为Sisvel在公布信息中有这么一句话:
“All participating patent owners have submitted a negative LoA with respect to the IEEE 2015 updated IPR Policy and/or a custom LoA”。
这是什么意思呢,怎么又扯上IEEE政策了?
如果仔细读一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高通、苹果、华为上演IEEE专利政策的“反垄断暗战”》,可能就会更清楚一些。
简言之,2015年的IEEE的专利政策对专利权人施加了更多的约束,IEEE是第一个规范FRAND授权费计算方式的标准组织SSO,这次修改虽然得到了当时奥巴马政府时期反垄断执法部门的认可,但却削弱了SEP专利权人执行其专利权的能力,因此遭到高通、爱立信等公司的反对,却受到苹果、英特尔、微软等公司的支持。
目前来看,华为与此次Wi-Fi 6专利池的其它四家对IEEE 2015年政策的立场是相同的,就是声明了不支持(LoA)2015年的政策,也就是与高通和爱立信等公司的立场是一致的。
有关这一点,华为樊志勇在接受《知产财经》的专访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华为和入池的专利权人是支持2007年IEEE政策的。
而从NGB的专利权人排名中,可以大致看到派系的不同,像高通、华为、联发科肯定是持相同的立场,而Intel、LG(不确定)、Marvell/NXP和博通可能是持相同的立场,这样后者基本不可能加入Sisvel这个专利池,而初创的NEWRACOM并不清楚其立场,倒是有可能成为Sisvel这个专利池去争取的。
就像我在上一篇所提到的,华为很有可能会是Sisvel这个专利池的主要规则制定者,这个池从大部分许可规则上来看,与其它专利池并无二异,但是在这个池此次特别推出的LIFT补偿计算来看,确实目前其它专利许可方所不具备的。
而这一点是不是就是华为的贡献,或是华为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就非常值得关注了。
因为,在最近和我交流有关这个LIFT算法的产业人士表示,这个算法看上去非常复杂,从常理来看,不太像是欧洲人的思维方式(算术不好)。
如果这也算是一个理由的话,那可以猜测,这个LIFT背后可能就少不了华为在其中的贡献。
而要读懂华为在专利池方面的许可立场,或许从这个LIFT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这个LIFT的算法非常复杂,其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折扣;递延。
也就是通过折扣,来吸引更多的被许可人加入专利池,一方面推进了Wi-Fi 6的技术推广,有利于做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将支付的费用不断递延支付,前期只需要支付很少的费用,等市场做大了,再逐步提升缴纳的费用,将专利权人的许可费回报与被许可人能否在市场获得成功,二者在之前联系并不紧密的要素,关联起来。
这种思路,估计也只有华为这种做过很多年被许可人的,才会有深刻体会。
像诺基亚、爱立信等,从实施人转变为权利人时,走的是简单复制高通成功模式的路子,身份转变的也很彻底,这之后就完全站在权利人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将许可费收益最大化。
但是从这个LIFT的设计,似乎能看得出,华为可能是想走出一条不同于诺基亚、爱立信当年身份转变后走的那条路的,应该是希望兼顾到被许可人的利益,更多的从促进技术使用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这样的话,许可费率就与诺基亚、爱立信所主张的会有明显的不同。
这一点其实在5G的2.5美元cap的设定中就可以看出来,华为是目前已公布5G许可费率的四家中,SEP持有量最多,但是费率最低的。
但是华为的这种定价策略,目前被业内人看作了两面都不讨好:
对于权利人而言,像高通、诺基亚和爱立信,他们会认为华为的定价使得他们的定价显得不FRAND的了,有点像是华为破坏了行规的感觉。
而从实施人角度,华为没有像其它几家收费那么高,也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如果想反诉华为收费不合理,这个2.5美元的价格如果说不FRAND,可能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那还怎样去法院主张。
所以,华为的这种定价策略到底会继续发展成什么立场,此次的Sisvel的专利池就是另一个能近距离再次看清华为立场的试验田。
而其中的这个LIFT或许正是这种理念的荟萃。
常规的专利许可谈判中,实施人一方总是希望要么降低费率、要么拿到更高的折扣。
对于费率而言,目前来看,除非是一对一双边谈判,专利池的形式已经很少有降低费率的可能性(Avanci不仅不降,反而还提高了),剩下的就是能否拿到折扣了。
而past use也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拿到折扣的地方,但是各个专利池的严格程度也各不相同。像有的专利池相对宽松, 好谈一些,而越来越多的专利池则采取了收紧政策,或是严格执行past use,使得这部分折扣几乎不存在,这样也是为了保持一个公平的环境。
至于Sisvel的这个专利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立场和态度去执行政策,还有待后续这个专利池运营中的实际谈判,甚至是一些诉讼后的结果,才能看得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LIFT已经提前将实施人想要和权利人谈判获得的折扣的这个想法都考虑进去了,这样就以一种对各家被许可人相对公平的态度,给出了一套公开的折扣计算方式,各家一样,童叟无欺。
这或许也就避免了,谁强势谁就能得到折扣多,总是“欺负老实人”的传统许可模式的弊端。
当然,这只是从设计者的角度去创新思考的,但事物历来都是有两面性的,当一种新模式出现后,难免就会出现与之对应的对立观点。
也就是说,即使华为或是Sisvel考虑的再周全,是否一定可以解决hold out的问题,可能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对于这种新的LIFT模式,是不是会同步出现与之对应的hold out的类型,都很难说。
所以,LIFT这套全新设计的模型到底能否被市场认可,还需要到市场去真正检验才可以。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强力的专利执法,恐怕想要推进还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除了Sisvel要主动起诉外,作为牵头方的华为,可能也要少不了出头去主动发起诉讼,否则的话,这个专利池是很难运转起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与Sisvel的联袂,更像是专利许可行业第三股力量在“暗潮涌动”。
这是一股与高通,与诺基亚、爱立信都不相同的新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能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有多少,是否能对整个许可行业带来更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